南京东水关遗址(图)

2008-11-13 11:06 阅读(?)评论(0)

南京东水关遗址(图)

东水关遗址位于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大桥西侧,是“十里秦淮”的入口处。南京明城墙原有城门13座、水关2座,东水关遗址则是南京城墙中至今唯一尚存的一座水关遗址。东水关始建于五代十国的杨吴时期。“杨吴”,即杨行密所建的吴国(902—937),共经历4主,36年,吴天祚三年(937)为南唐所灭。

东水关是一座3层拱券式水关,每层各11个券洞,共计33个。其中,上、中层为藏兵洞,下层用于调节水位,保持内秦淮河的水位高于外秦淮河。这33个券洞比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华门古城堡的券洞还要多6个,可见其规模之大。它集“四古”于一体,即“古桥、古河、古墙、古闸”。

“古桥”指九龙桥,建于明初,桥长84米,宽13米,古时是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咽喉要道。朱元璋给此桥起名为"九龙桥",希望借助龙的神奇力量“镇住南京的风水”,以永保大明朝的基业代代相传。清朝康熙、乾隆南巡时,都是从九龙桥进入南京城的。“古河”指绵延110里的秦淮河,它记录了南京城千年世事沧桑。“古墙”指举世闻名的南京古城墙,其距今已有了600多年历史。“古闸”指上首闸与下首闸。下首闸建于清代,用于调节内外秦淮河的水位差。民国时为了便于舟楫,建上首闸。

东水关是“纸醉金迷”、“六朝金粉”的“十里秦淮”的起点,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于此,自古是繁华昌盛之地。自古文人骚客游于此都会留下墨迹。1923年8月,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,这里保留有二人的雕塑像。他俩以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为共同的题目,各作散文一篇,以不同风格、各有千秋的文章传世,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
1988年东水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以东水关遗址为依托的东水关遗址公园,建于2001年,占地面积4.15公顷。公园的建筑遗迹由水闸、桥道、藏兵洞、城墙四部分组成,充分体现了风雅秦淮和古都特色,展现了一幅由秦淮石舫、石船流芳、临水平台、石桥照壁、船闸遗址、石川流铭组成的美丽画卷。我曾几度游览此地,站在东水关遗址城墙上,鸟瞰水关全景,眺望南京城,赏心悦目,陶然其中,使人流连忘返。

南京通济桥,东水关遗址位于其西侧

1988年东水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东水关遗址所在的南京明城墙

“风雅秦淮”照壁

 

东水关的藏兵洞

1923年8月,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,
以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为共同题目各作散文一篇,
成为现代文坛上的一段佳话

 以东水关遗址为依托的东水关遗址公园,建于2001年

 

站在南京明城墙上,鸟瞰东水关遗址和秦淮河

 


 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